王铁学区中心学校

阅读:1
单位介绍

王铁学区中心学校创始于1936年,1985年从王氏祠堂迁于现址。多年来,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心、支持下,该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,全面提高教育质量。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,现已发展成规模较大的,融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为一体的,以“环境育人”、“课外活动”为主要特色的农村特色学校。

该校占地20645平方米,建筑面积6510平方米,现有学生630人,教师45人。整个校园分为教学、办公、活动、生活四个区域,布局合理。

该校大力加强环境建设,2001年以来,先后投入200多万元,新建教学楼、幼儿楼、综合楼,积极改善办学条件,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即将交付使用;校园里铺设了1300平方米彩砖广场,改建塑混运动场,路面硬化,管线入地;花圃草坪风格迥异,护栏隔栅轻便美观;假山怪石嶙峋,睡莲游鱼对戏。

教学楼上悬挂学校“三风”;墙壁上自拟自写各种宣传标语,喷涂精美的彩绘;橱窗内张贴师生作品,门厅、楼道、走廊悬挂名人像,设置美观大方的保洁箱。

该校注重环境绿化工作,见缝插绿,室室见绿,和谐、幽雅的校园环境营造出浓厚的育人氛围。学校风采(14张)

王铁学区中心学校多年来一直着力建设校园文化,积极开展课外活动,让课外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。

1、为了发挥特长,展示才能,各班开设才艺展示栏,一月更新一次。

2、开展创绿、护绿活动。以班级为单位开辟种植角,由学生种植养护;开展“拾废变利”活动,将废弃物品集中收集,统一处理,既净化了环境,又培养了学生勤俭意识。

3、该校根据学生的特长与兴趣,成立鼓号队、诵读组、书法组、绘画组、乒乓组、手工队、篮球队、田径队、舞蹈队等多种兴趣小组,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。兴趣小组多次获得省、市、县一、二、三等奖。在各项重大活动中,鼓号队有板有眼的表演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
4、该校每年举行一次文艺汇演,节目质高量多,舞蹈、门歌等节目多次参加县文艺调演。

5、每年举行一次运动会,近三年来,该校运动成绩逐年提高,2008年,该校获得肥东县第六届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三名,取得历史性突破。

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,农村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。该校以家庭教育现代化为突破口,采取请进来,走出去的方法,积极构建学校、家庭、社会“三教结合”,互动式育人机制。

1、走出校园,融入社会。

每年清明节前后,该校组织学生自制花环、花篮祭扫烈士墓;发动学生开展“尊老、敬老、献爱心”活动,给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捐款、捐物、打扫卫生;定期到王铁大街开展“消除垃圾,靓丽街道”的公益活动;组织学生参观瑶岗纪念馆、合肥科技馆等;开展踏青、登山、野炊等活动。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。

2、请进校园,群力打造。

学校聘请了校外法制副校长、交管辅导员,开展法制、安全讲座;邀请“五老”定期到校作报告;定期召开家长会,研讨教育方法和策略;举办“敞门日”活动,邀请家长到学校参观,和孩子同堂听课,了解自己孩子在校具体情况,给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。

3、家校联手,合力教育。

开展“双走入”活动,家校积极配合,保证学生健康成长。该校还积极开展家教科研工作:多篇家教论文获奖,《向厌学说“拜拜”》论文,获全国二等奖;家教课题《辅导学困生》、《关爱留守儿童》已顺利结题。

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,必须研究教学方法。为了上好每节教研课,该校成立了以领导联系、以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为成员的互动合作小组。确定课题——集体备课——一度教学——评议改进——二度教学——反思提高,一人主教,小组成员全程参与。主教达二人以上还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。

合作教研模式促使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,一大批教师在各级教学评比中脱颖而出:

韦敏等三名教师被评为肥东县首届“骨干教师”;

李守法、蔡维林等五名教师被评为肥东县“教学能手”;

姜利国老师被评为安徽省首届“农远应用之星”,合肥市“教坛新星”。本台“教育之窗”曾专题报道过。

合作教研,创新教学,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。2008年,该校获得肥东县“教学质量奖”。

多年来,王铁学区中心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,育“合格+特长”人才,办“品牌+特色”学校的道路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,取得了不菲的成绩,先后荣获:“合肥市甲级管理学校”、“合肥市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学校”、“合肥市红领巾示范学校”、“合肥市家教名校”“合肥市绿色学校”、“肥东县办学水平等级学校”、“合肥市特色小学”,附属幼儿园获得“合肥市农村示范园”等荣誉称号。

免责声明:
此页是<王铁学区中心学校>的介绍页面,并非官方站点;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
单位资料